天氣APP
以下只寫我用過,及我自己的。
也許它醜陋的設計掩蓋了一些強大的功能?
一直用它的Widget。相對比較正常,有設計的。
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寫一個天氣app,甚至有點看不上天氣app是app設計的遊樂場的說法。因爲我覺得自己沒有興趣使用一個天氣app,只要給我最終的數值,然後關掉app,其它的都是多餘。
這之中也試用過很多天氣app,體會別人的特點。(就算看不上,對於大熱的,還是想知道它到底好在哪裏)
天氣app還有一個問題,需要準確。外國的天氣app數據很豐富,而在香港,還是要依賴香港天文台,並且各種天氣警告,影響香港人的返工時間。
這個app最開始,只是爲了實現現在看到的溫度條,並且發現香港天文台的API似乎可用了,於是試了一下,第一天做出來樣子,黑色的溫度bar,突然覺得真的好直觀。後來發現Dark Sky的黑bar跟我差不多,也可能是我潛意識中這個理念的來源就是它?但是Dark Sky非美國區App Store是無法下載的,我只多年前看過截圖。
後來馬上想到這條bar如果是彩色的,根據溫度高低來顯示。等到WWDC iOS 15測試版發布,就發現它的bar和我想的差不多,也是彩色的(它也是收購Dark Sky而來的)。
至於春夏秋冬,是多年的醞釀,一直覺得春夏秋冬所代表的月份不準確,找到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數據,一下子就計算出來真正的有溫度差別的春夏秋冬是什麼樣了。(在我多年前記錄的筆記裏,也有其它城市的春夏秋冬分別是幾月份)。
從第一天寫代碼,到真正發布,過了兩個多月,花了很多時間完善那條bar,完善如何優雅的同時發動6條8條API,完善一些細節,總算完成想法。
很多app都是直接顯示數值出來,那麼我就必須從頭閱讀到尾才知道這之中的趨勢和變化。使用《春夏秋冬》的溫度bar,一眼就看出來趨勢。甚至習慣各種不同溫度對應的顏色之後,理論上能夠一眼不看數字就知道大概的溫度範圍。
很多漂亮的天氣app,都沒有做到這一條。但是做到這一條之後,就不漂亮了?有可能,畢竟歪歪扭扭。
從「Design is how it work」的角度看,我的app是精心設計來好用的。
從「Design is how it look」的角度看,我的app是沒有設計的,我最多只手畫過草圖,從來沒有提前畫出和真的一樣的設計圖,再寫代碼。
這一次的app圖標,算是我畫過最不尷尬的圖標了吧。
以上App Store評分時間截止2021年7月13日,app大小爲在iPad Pro看到的大小(不同設備看到的會略有不同)。